隽楚 发表于 2016-8-26 18:49:18

历史留给中国的十四个糟粕(三)

【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中国历史上,越王勾践复国灭吳后就杀死文种、吓走范蠡;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赶走张良,杀死韩信、彭越、英布。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做得更彻底:处死大将军蓝玉,处死大将军傅友德,处死太子师宋濂,处死“勋臣第一”的儿女亲家李善长(其子李祺被朱元璋招为驸马),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徐达身患背疽忌口,朱元璋赐予熟鹅,徐达涕泣而食,不日即死。这个坏毛病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后才戛然而止。
【把古旧残破的文物视为“国宝”,不把人才当作“国宝”】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有搜集、收藏青铜器、瓷器、字画等器物的癖好,不时欣赏把玩;而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却少有。特别是帝王和权倾一时的豪门望族,对待人才如同对待奴才,想打想杀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这种对待人才不如对待古物的观念延续了几千年。
现在的中国不再闹飢荒,于是高价回收流失海外的文物。上海博物館花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来一本宋代出版的字帖,当作镇館之宝,轻易不让人看,有何用处?数不清的古董没有让中国变得強大,却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不是被毁就是被抢走。中国出高价收购圆明园被抢走的铜牛头、猪头、猴头,因为怀疑狗头是赝品所以没有买。世界上有“国宝”吗?有!但不是那些只有收藏价值的古旧残破文物,而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于国计民生有用的人才。
【强烈的复古心理】中国历代有两个臭毛病。一个是把古代的东西称为“国宝”,越古老、久远的东西就毧值钱,首先是皇宫里堆满了这类器物,豪门望族、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也以多多拥

春之舞 发表于 2016-8-27 16:22:37

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金涵 发表于 2016-8-27 18:32:27

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隽楚 发表于 2016-8-27 18:43:55

金涵 发表于 2016-8-27 1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的赞赏。秋老虎真厉害,弄得人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在家里闲着没事,写写帖子聊以解乏罢了。

金涵 发表于 2016-8-27 18:48:38

隽楚 发表于 2016-8-27 18: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的赞赏。秋老虎真厉害,弄得人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在家里闲着没事,写写帖子聊以解乏罢了 ...

的确,热的让人无奈,还好终于降温了。

隽楚 发表于 2016-8-27 19:17:33

金涵 发表于 2016-8-27 18: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的确,热的让人无奈,还好终于降温了。

如果接连下几场雨(中雨就行,即便是小雨也可),那就有点秋天的意味了。

以梦为马987987 发表于 2016-8-27 19:26:04

这场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隽楚 发表于 2016-8-27 20:08:23

以梦为马987987 发表于 2016-8-27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场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一首歌,里面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这几句歌词。这场雨真的是来去匆匆,但总比久旱不雨好啊。

小东山 发表于 2016-8-27 20:17:28

有这样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 ,说的是公元1279年2月,在广东江门崖山海域,南宋残军与元军展开最后厮杀,结果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9岁的少帝投海自尽。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超过10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太后、丞相、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服从残暴的蒙古政权,纷纷蹈海自尽……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此役为南宋最后一战,大汉民族、大宋帝国的精英阶层丧失殆尽。此役之后,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不复存在;政治意义的中国,也从此消失;民族意义上的中国,也由于汉族主力的消亡,而消失了。揆诸史实

小东山 发表于 2016-8-27 20:21:24

揆诸史实,这种说法有理,却稍嫌过分——因为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亡国,也可以说是亡种,但尚未亡教,因为此后,无论是文化载体的书籍、文人,还是文化土壤学校和文化符号的文字,都还能延续下来。待续…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留给中国的十四个糟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