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仪陇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联播观察》推出《悠扬蜀韵》系列报道,聚焦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历史根脉传承的故事。
泥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千百年来,这一看似平凡的材料,却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近日,《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藏族民歌、蜀绣蜀锦等四川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的新闻。今天的《联播观察》带大家揭秘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
“我叫徐兴国,今年72岁,从1979年开始我就跟随父亲,一直做泥塑做到现在。”在遂宁市大英县,我们见到了徐氏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徐兴国。
泥塑,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这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传统手艺。徐氏泥彩塑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收了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精髓,日常创作取材于民俗风情、山水野趣、神话传说等,使其泥塑形态质朴逼真、造型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形成“百年不变形,五十年不变色”的风格特点,这也让大家伙儿称其为“立体的年画”。
徐兴国向观观介绍:“我们徐氏泥彩塑,要做成一个成品,大概都要经过八道工序,首先绘图设计,然后就是造型、扎架、做粗泥、做细泥,最后就是修补、贴金、上彩。”
徐氏泥彩塑创作过程中将“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技法运用到服饰设计上,通过工整细腻的工笔手法,把人物形象“做活”,让凝固的泥塑充满“动感”的表达。
如今,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徐小勇的手里。父子俩并肩坐在同一张工作台前,共同探讨技艺,精心融合新时代的特色与需求,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谈到如何让泥塑尘封的岁月焕发新生,作为第六代传承人的徐小勇向记者分享着他的尝试:“现在我们会探索更多现代题材,比如卡通形象等,吸引现代人的关注和体验。”
时代在变,泥彩塑的外形也随之变化,但其根基和灵魂却始终如一,它将继续记录人们的生活、文化与时代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