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双向的情感流动;父母无条件爱和信任孩子,孩子也能传递给父母最纯粹的赤子心。
作家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书中,讲过几段儿子的小事:
小家伙3岁时,对她说:
“等我长大,会给爸爸妈妈买一架飞机,你们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去。”
4岁时,儿子看了一本别墅的图片,又对她说:
“这一栋,那一栋,将来全部都给你们买。”
5岁时,刘继荣大病了一场,儿子一本正经的发誓:
“我将来必定要研制最好的药,让妈妈永无病痛。”
读着这些小故事,内心涌动着一阵阵温暖。
哪个父母,不渴望养出来的孩子,如刘继荣的儿子这般,贴心孝顺,懂事暖心。
只不过,稍微设想一下,若是我的孩子,在自理能力尚未养成的年纪,便做出这样的承诺,大概只会当成“童言无忌”,笑笑而已,或者对孩子嘲笑一番,让他小小年纪不要吹牛。
在孩子的童言稚语面前,刘继荣是这样做的:
面对“想飞到哪,就飞到哪”,她憧憬着在万米高空,脚踏祥云;
面对“想住在哪,就住在哪”,她设想着冬住海南的椰风海浪,秋住北京赏红叶、逗蝴蝶,夏住西湖看接天莲叶,春天则烟花三月下扬州。
至于孩子誓言的“研制好药”,她也没有视作孩童的天真,而是将儿子陪她度过病期的点滴,写成了《穿西装的斑点狗》,并且获了奖,还得到了央视的关注。
面对突然的“出名”,孩子害羞地要求妈妈:
“不要写我了,我什么也没做,只是像我说过的那样爱你。”
作家池莉给女儿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对你的爱,是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微笑,每一滴泪水。
如果上帝允许,我只会更加爱你!”
妈妈对女儿的爱,正好与刘继荣的儿子对妈妈的爱,产生了呼应。
每一个懂爱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爱的父母;
每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都少不了父母在这3个小细节上的智慧处理。
01
用崇拜的心态,看待孩子
《人世间》中,冯化成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爱的基础,是崇拜。”
对于冯化成这个人的行为,不敢苟同,但是他的这句话,的确说出了爱的底层逻辑。
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
懂得崇拜与欣赏的父母,即便是孩子的淘气,也能成为父母眼里的艺术品。
前两天,苏州的两个3岁的小可爱,得到了网友们的实名羡慕。
一段视频中,两个小家伙,时而用胖乎乎的小手,沾着颜料,在白白的纸上随意按下手印;
时而拿起沾有颜料的画笔,蹦蹦跳跳地将颜料水甩到白纸上。
一位网友表示,这要是我家,估计要被我妈打残了。
而孩子的爸爸,则是要么和孩子一起涂鸦,要么对孩子的“作品”进行二次加工,还原成大自然的美。
有这样一句话:
你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样,他们就会长成什么样。
话多的孩子,有的父母认为,他们在思考;有的父母则认为,像叽叽喳喳的小鸟,吵得心烦;
好动的孩子,有的父母觉得,他们在尝试;有的父母则坚信,能够安静的孩子,更可爱;
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拆得七零八落的孩子,有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有的父母则大骂“败家子”;
孩子想成为一名厨师,有的父母笑着说“厨师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有的父母则数落,真没出息,整天只想着吃。
数字心理学创始人钟缮夤说:“生命的本质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关于孩子的未来,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也没有绝对优质的选择,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则在一朝一夕、一言一行之中。
欣赏和崇拜的心态,能够给孩子注入看见、认可的心理营养,即便是平庸的孩子,也能从中找到“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心,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循环。
02
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