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论坛-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新媒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03736|回复: 0

[杂谈] 【转】聚焦·走近影像医师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8 天

[LV.8]小有美名

45

主题

1065

帖子

6589

积分

大学四年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6589
陇币
0
发表于 2014-12-9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仪陇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影像医师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群体,被人们称为“拍片子的”。很多人感谢外科医生手术做得好,却鲜有人感谢影像医师病情查得准。其实,影像诊断作为临床治疗的“眼睛”,是临床手术离不开的“路标”。我们今天推出“走近影像医师”特别报道,记者跟踪采访北京、成都、西安等多家医院的影像医师,真实记录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心态,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理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编 者

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罗文

  擦亮临床的“眼睛”
    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右手紧握探头扫查患者的肝胆胰脾,左手操纵着仪器调节板,不断变换着亮度和对比度……“肝左叶有点儿看不清,您深吸一口气,对了,屏住。”罗文双眼凝视着显示屏上的图像,身旁的女患者明天要做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正在接受术前检查。
    4分钟后,罗文将诊断报告递给患者,说:“发现中等回声区,最大直径1.5厘米,是肝脏血管瘤,不过是良性病灶,建议观察。”
    活动了一下刚才紧紧攥着探头的右手,罗文对记者说:“术前检查肝胆胰脾,看看有否其他疾病,以排除手术禁忌症,这种情况1000个病人里也不见得有一两个,但对手术医师和患者来说都很关键。影像诊断作为临床治疗的‘眼睛’,我们必须时时擦亮。”
  个头不高,留着短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十分利索—今年32岁的罗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诊断科的一名主治医师,说起话来“干巴利落脆”,用周围同事的话说,“就像打机关枪”。
  “临床科对影像科的依赖很大,有了诊断才能治疗,比如说手上长了个疙瘩,外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拍B超,分辨到底是皮脂腺囊肿、腱鞘囊肿,还是脂肪瘤、血管瘤……”罗文嘴里蹦出一连串专业术语,而在影像科室中,她对超声科“情有独钟”。“像甲状腺肿瘤的诊断,由于甲状腺器官十分特殊,肿瘤非常小,CT、核磁共振还有同位素扫描有时很难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结果,这个时候只能依靠超声,超声对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非常清晰。”
    “放射科有技师给患者拍片子,医师只负责看片子,而超声科医师是二者的‘合体’,检查、诊断都由一人完成,动手又动脑,同时还要给患者在精神层面以支持和鼓励。”罗文向记者扬起双手,右手的手指关节看上去比左手略大些,“皮肤隔着脂肪层,右手每天都要使劲压探头,有时遇到身材比较胖的患者,还得用两个手压。”
  11月6日一大早,超声科门诊就已挤满了患者,不少患者拿着头一天的挂号单来做检查。罗文只能利用工作间隙回答记者的提问:“医院其他科室很多治疗项目,都需要安排患者先来超声科做检查,我们科室医师平均每人每天大概要诊断80到100位患者。”她给自己手腕上套了个“情绪控制环”,“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早上8点上班后由于连续接诊患者,到了10点半左右容易出现疲惫等情绪起伏,这时我就把‘控制环’从左手腕挪到右手腕,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
  接诊患者虽多,但超声科医师“不受关注”。罗文笑言,很多人以为超声诊断是护士的工作。罗文曾去日本深造过一年,周围亲戚问她,做B超为啥还去日本学?事实上,超声发展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如超声造影、介入治疗、穿刺活检以及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治疗实体肿瘤等。
    时间接近中午,罗文工作节奏依然紧张,患者走了还要整理患者资料、总结经验,一两点才吃午饭是常事。而当天,罗文父亲正好在医院看病,她基本没有时间陪父亲。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顺禹

  影像医生不读“片”
    高顺禹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工作近20年,在影像科工作5年多。他的第一句话就让记者很吃惊:“影像医生现在不读片了。”
    11月15日上午9时,记者跟随着高顺禹进入位于门诊楼地下一层的医学影像科。这个90多平方米的工作间,密布着24个隔断,每位医生座位上是双显示器电脑。一台显示器和17英寸台式机显示器大小差不多,主要用来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另一个显示器是方形的,有3M和5M两种类型,用来显示图像。
    医生在显示器上调整着图像的对比度和明暗度。在调整的过程中,图像好似电影一样,一幅接一幅地动起来。从这些黑白的图像中,影像医师找出蛛丝马迹,寻找危害人体健康的病灶和元凶。高顺禹告诉记者,患者拿到手里是片子,称为“硬拷贝”;影像医生现在不读片了,而是直接从显示器上读图像,这是“软阅读”。现在影像学检查的图像数据都比较多,信息丰富,有的患者腹部核磁共振检查图像就多达上千幅。影像资料通过系统传输、储存、调阅,打印出来没有必要。
    从影像学检查到拿到完整的影像学诊断报告,首先是由住院医生和低年资主治医生初步诊断,然后再由像高顺禹这样的高年资医生审核把关。40多岁的袁先生患有直肠癌,术前分期检查进行了胸部CT检查,发现肺内孤立小结节灶,高度怀疑肺转移。究竟是不是转移?高顺禹打电话告诉操作技师,对肺内结节进一步做薄层重建处理,把5毫米的图像重建为0.625毫米的图像,以观察病灶内部的细微结构。观察发现病灶内有脂肪密度,可确诊为错构瘤,排除了肺转移。影像医师清晰明确地诊断,临床医生动手术就有谱了,对患者实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一幅图像接一幅图像地阅读,一个患者接一个患者地审核,高医生平均每天要审阅近50名患者的影像报告。简单的几分钟搞定,复杂的甚至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疑难病例还需要提请全科会诊。他眼前的黑白世界决定着患者喜与忧,甚至是生和死,肩上的责任让他不敢有丝毫的差错,审核过的报告要打印出来,他还要认真地核对后签上名字。
  平片、钼靶、CT、核磁共振报告审阅,胃肠造影检查,乳腺定位穿刺,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专家会诊,应急处理及周末加班,这就是高顺禹的工作常态。
  图像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3年前,22岁的李某患有淋巴瘤,经过干细胞移植治疗,基本痊愈。最近老是咳嗽,来医院检查发现是肺部有多发性结节病灶。究竟是淋巴瘤复发侵及肺,还是真菌感染或者是其他继发肿瘤?
  根据临床要求,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高顺禹决定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实施局部麻醉,在CT定位的引导下,一根直径大约1毫米的穿刺活检针插入患者肺部病灶内,取出长约1.5厘米的灰白组织一条。病理报告为肺部炎性病变,排除了其他可能。患者悬着的心放下了。高顺禹说,这是微创检查,患者痛苦小,却能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理学诊断依据。

原文网址:http://sn.people.com.cn/BIG5/n/2014/1205/c195741-23118628.html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仪陇论坛-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媒体【关注民生、汇集民意】联系QQ/微信:316733448 官方QQ群:154484869 。本网摄影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关于我们|APP下载|小黑屋|手机版|仪陇论坛-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新媒 |

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媒体 联系QQ/微信:316733448 QQ 仪陇论坛QQ群:154484869
转载本网贴文请注明来源,转载本网图片照片请保留本网水印。尊重他人,赢得尊重,欢迎转载,拒绝剽窃!
仪陇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302767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76 |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03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