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睡眠健康 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日科普——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需求,约占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巩固记忆,还能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2025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睡眠的重要性、失眠的危害及科学应对方法,从而助力您的睡眠质量。

一睡眠的重要性


生理修复功能:
睡眠期间,人体会进行细胞修复、代谢调节和免疫系统强化。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和内分泌紊乱,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认知与情绪调节:
深度睡眠有助于记忆整合与情绪稳定。睡眠不足易引发注意力下降、焦虑和抑郁情绪。
疾病预防:
规律睡眠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
二
失眠的常见原因与危害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
易醒或早醒
其诱因多样,主要包括:
心理因素:焦虑、压力过大或对失眠的过度担忧易形成恶性循环。

生活习惯:咖啡因摄入、熬夜、睡前剧烈运动或使用电子产品会干扰睡眠节律。
环境因素:噪音、强光、温度不适等影响睡眠质量。
长期失眠可导致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诱发慢性疾病,需及时干预。
三
科学应对失眠的实用策略
调整生活习惯:
①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白天过度补觉,尤其限制午睡在30分钟内。
②饮食管理:晚餐避免过饱,睡前4小时不摄入咖啡因、酒精及高糖食物;可饮用温牛奶或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以助眠。
③适度运动:白天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可缓解压力,但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优化睡眠环境:
①减少干扰: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适宜温度为18-22℃。
②床铺功能单一化:仅将床用于睡眠,避免在床上工作或娱乐,以强化“床=睡眠”的认知。
心理与行为干预:
①放松训练:睡前通过冥想、正念呼吸、温水泡脚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
②认知行为疗法(CBT-I):国际推荐的非药物疗法,通过纠正错误睡眠认知、限制卧床时间(如仅在感到困倦时上床)来重建睡眠节律。
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①短期药物辅助:严重失眠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或中成药,但应避免长期依赖。
②专业诊疗:若失眠伴随头痛、呼吸暂停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睡眠呼吸障碍、焦虑症等潜在疾病。
睡眠日倡议:
重视睡眠管理,避免“熬夜文化”,主动学习科学睡眠知识。

睡眠是生命的基石,也是健康的晴雨表。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呼吁大众关注睡眠质量,通过科学方法应对失眠,让每一天都从“好眠”开始。如需进一步了解睡眠健康知识,可到仪陇县总医院心身医学科。
咨询电话:0817-7210547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