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仪陇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 自贡观察 李佳玲
小镇名片
代寺镇,位于富顺县东部,辖行政村11个、社区2个,常住人口3.8万人,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等。该镇为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已建成中稻+再生稻种植面积3.2万亩、高粱+再生高粱6000亩、稻渔种养示范基地1.2万亩,是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大镇。近年来,水稻产业覆盖原材料种植、产品生产,已形成再生稻博物馆、农业主题公园的农文旅观光精品路线,持续擦亮“再生稻之乡”金字招牌。
再生稻博物馆。行晓艺 摄
3月21日,正值春耕时节,富顺县代寺镇草茂村的谢勇来到镇上的智慧育秧中心,察看自己“新鲜出炉”的秧苗。“今年计划播种1600亩的水稻,智慧化育秧之后,每亩成本能较传统育秧节约100元,省时省力省成本。”谢勇说。
代寺镇是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采用“中稻+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田埂大豆高粱(玉米)”生产模式,现在能实现亩产中稻650—700公斤、再生稻300—350公斤等,总产值达2.98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在镇上,从播种到收获到加工,再到参观研学,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一个川南小镇,是如何走出由传统耕种向现代耕作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链升级的融合新“稻”路?
稻田里长出“新质生产力”
生产线上,一盘盘秧盘通过机械传送带有序运送,一路过去,覆土、洒水、撒种、再盖土、再洒水,然后机械臂码盘、再由叉车送入暗化室进行暗化出苗,全程智能控制。
“与传统耕作相比,育秧周期可以缩短10天,一个种植季能育苗2—3次。”代寺镇党委书记林利说,育秧中心每小时可产800盘秧苗,全年可以培育各类粮食作物秧苗100万盘。相比传统的育秧技术,育秧周期缩短、病虫害减少、生产效率提高。
科技贯穿于整个过程。播种后,代寺镇也有一张高科技的“网”。位于丰光村的稻粱大数据中心,依靠卫星遥感和物联设备,可以实时掌握中稻、再生稻的生长情况,进行虫情、水情、占用耕地违建监测。
育秧中心秧苗长势良好。行晓艺 摄
“再等20多天就要机播,今年镇上有了新技术改良。”谢勇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将大面积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即在春耕插秧时为头季稻机收留出作业走道,走道空行不插秧;收割时不碾压稻桩,留下的稻桩再蓄留再生稻。“这项技术在尽可能不减少头季稻产量的同时,能最大限度提升再生稻产量。”谢勇说,今年预计两季稻一共能产230万斤。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离不开人才。去年以来,来自中国农科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农科院等的8名博士扎根李子村,依托川南稻粱产业科创中心,持续开展上百个杂交水稻和低镉相关试验,优选出“竹香米”等系列高产高抗、广适应性的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提升了四川稻粱品质和品种培育水平。今年将在代寺镇种植30余亩新研发的优异水稻资源。
田里种水稻,地里种高粱。代寺镇还在旱地推广“2+2+1”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即“春大豆+高粱+夏大豆+再生高粱+榨菜”,亩产值过万元。
接“二”连“三”的再生之“道”
“带你去个好地方!”林利带着记者从育秧中心出来,不一会儿便到了一处平整空旷的地方,上面挂着的几个大字醒目:京东农场再生稻合作基地。
这是川南首个京东智慧农场,集“生产”“科技”“销售”“品牌”于一体。“面前这块300亩的基地,安装了70台物联网设备,对再生稻空间环境等精准监测,实现‘餐桌溯源’。”京东集团西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线上主要进行再生稻的电商策划、农产品上行服务。去年,富顺再生稻系列米产品已在平台一站式售卖,首次创下单价接近20元/斤的纪录;线下依托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场基地构建“农户+基地+品牌营销”联动创收模式,目前正在研究再生稻米粉的精深加工,进一步补链。
围绕“再生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代寺镇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也带来了文旅机遇。
在京东农场对面,就是富顺再生稻博物馆。馆内,分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4条耕作线,陈设有传统的犁耙、纺车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再生稻之乡”的发展历程。
林利讲起变化:镇上依托李子村、丰光村为主的农业主题公园、再生稻博物馆打造农文旅观光精品路线。去年9月,全国首个再生稻专业博物馆——富顺再生稻博物馆在李子村投用,为稻粱农耕博物馆“升级”而成,已累计接待学校、研学团队30余个,游客超4万人;代寺镇还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农耕研学框架协议,流转李子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土地10亩作为农耕实验基地,让青少年开展观摩学习和研学活动。
代寺镇计划打造消费品工业加工基地,引进再生稻精深加工企业,培育食品加工、中央厨房等企业;“稻香村舍”下个月主体就能完工,打造农耕文化展示传承馆、粮食安全教育基地、泥巴文化创意、稻粱IP创建等。
这个川南小镇,正持续焕发新活力。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