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论坛-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新媒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90311|回复: 0

《伊莎白》主创说①策划人潘勇:用影像定格百年非凡人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42

主题

221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544
陇币
0
发表于 2023-12-15 19: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仪陇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12月15日晚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四川卫视。本片拍摄制作历时10年,是首部关于伊莎白·柯鲁克生平的纪录片,还原出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跨越百年的非凡人生。

我们为何要纪念和缅怀这位世纪老人?她为何终其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四川观察邀请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主创,为您讲述本片台前幕后的故事。

“与中国 共百年”

——写在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开播之际

潘 勇

2019年9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颁授予一位外国友人,以表彰她为中国建设与发展,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勋章获得者伊莎白,加拿大人,教育家、人类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那一年,她104岁。

在伊莎白的百年人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值得一个国家以如此隆重的礼仪表达致敬?12月15日20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以下简称“《伊莎白》”),将还原出一段跨越百年的非凡人生。

她人生的开篇,写在中国成都

1915年冬月,成都腊梅初放时节,华西坝上一声啼哭,一个婴儿来到人间。饶和美(Homer G.Brown)和饶珍芳(Muriel J.Hockey),这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在中国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中文名叫饶素梅,这就是后来的伊莎白(Isabel)。

古老的成都,以其温润的气候和良善的民风,陪伴着伊莎白度过早年时光。成年后的她返回加拿大,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直到1938年,她再次回到出生地成都,既为了陪伴家人,也是为自己所钟爱的人类学考察。

此时的中国,抗战已全面展开。西南腹地的成都,得益于周边地理屏障,一时成为战时的“大后方”,正敞开胸怀接纳避乱而来的各方人士。

成都南郊华西坝,华西协和大学里,汇聚着迁移而来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知名院校的莘莘学子。就在这里,伊莎白遇见了年轻的英国教员大卫·柯鲁克。一段看似唐突的误会,让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从此再无分离。

爱情原本是属于两个人的甜蜜,然而他们的小天地却始终连接着外面的世界。尤其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的青春与热血、革命和爱情,如同双生子一样相伴相随。

当纳粹德国在欧洲点燃战火,强烈的使命召唤,让伊莎白和大卫毅然放下手中的一切,历经周折跨洋过海赶赴英国。在饱受空袭折磨的伦敦,伊莎白一边继续学业深造,一边投身于战时服务团的繁忙工作。而大卫更是加入英国空军,奔赴前方战场。

数年坚守,他们终于迎来胜利的一天。原以为可以就此安居乐业,没想到遥远的东方,国民党挑起内战的消息,让两人心绪难平。很快,一个难得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没有犹豫,迅即踏上了重返中国的道路。

她响应新中国的召唤,为外语教学奠定基石

1948年夏天,结束了中国乡村的又一次深度考察和报道,正准备返回英国的伊莎白夫妇,突然接到中共中央的邀请,于是匆匆赶往华北某地一个叫南海山的村子。在那里,中央负责外事工作的王炳南力邀二人加入成立不久、师资奇缺的中央外事学校,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

他们的人生,又一次面临重大抉择。事实上,此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思,已向伊莎白发出她梦寐以求的攻读人类学博士通知,并为她争取到难得的奖学金。

没有过多考虑,伊莎白和大卫决定放弃原先计划,一同加入外事学校,迅即展开新中国第一批外交人才的外语培训工作。

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次的选择,让他们此后的人生,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牢牢拴在一起。

伴随着即将解放的隆隆炮声,他们以拓荒者的姿态,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外事人员授课,为新中国的外语教学奠基。在这个岗位上,他们一干就是六十多个春秋,付出的是全部的知识和所有的热爱。

对于当初的选择,晚年的伊莎白曾经说过:

“如果仅仅当观察者,大卫和我不会留在中国。我们留下来是因为被允许成为参与者。”

从那天起,他们的身份不再是旅居中国的外国人,而是新中国的参与者。中国,最终成了他们的家。

而他们加入的外事学校,就是今天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

她将人类学的一生所爱,献给乡土中国

当年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的求学过程中,伊莎白找到了一生中最为心仪的学科:人类学。

基于对人类学的热爱,大学一毕业,伊莎白就迫不及待回到成都,因为中国的传统乡村,在她眼里就是最好的人类学实验课堂。这之后,在川西高原和西康等地的民族地区,那些就连汉人都少有涉足的村落山寨里,一位身着中式服装而又金发碧眼的外国女性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孜孜不倦地埋首于她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或乡村建设工作。

越是深入民间,伊莎白越是对民生有了切身的感受与认知。在抗战前后的多年岁月里,她从青藏高原边缘的理县,到西南乡间的兴隆场,考察传统中国的乡民社会,而后又深入华北农村的什里店,调查土地改革所带出的巨大变迁。

她的一系列田野考察,让世界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乡土中国的真实面貌。她后来所结集出版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和《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中英文版本,更是因其独到的文献价值,而被海外许多院校指定为学生必读书。

人类学的热爱伴随着伊莎白的数十年人生。直到退休后的晚年,这份始终不变的初心,让她还要继续整理着当年的笔记,还要重返故地继续新的考察。她未曾忘记的,一直是汶川、理县、嘉绒藏地、汉源彝区……她魂牵梦萦的,依然是华西坝、兴隆场、什里店……

她的故事历经十年沉淀,终得以影像再现

从晚清社会绵延到新时代中国,从华夏大地辐射到北美与欧陆,伊莎白的百年人生,以世间少有的丰富与传奇,为近现代中国的民生史、抗战史、教育史、外交史等等,提供了感人肺腑的生命见证,也为相应的纪录片创作留下弥足珍贵的故事原型。

早在2014年,机缘巧合之下,纪录片《伊莎白》开始启动。随后的日子里,摄制组不仅持续跟拍伊莎白的晚年时光,更追寻她一生的足迹,将镜头先后投向大江南北的故事发生地,投向大洋彼岸她曾经生活过的祖居地。

作为历史类纪录片,《伊莎白》固然会充分调动影像元素与科技手段,以逼真还原历史场景,然而真正给人惊喜的,应该是借助本片故事,一批极为珍稀的历史影像将首次公诸于世。

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认为:“时间是纪录片第一要素。”十年岁月打磨一部纪录片,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更需要心中的热爱和强大的信念。该片总导演、四川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高松谈到,十年前,当他刚遇到伊莎白时,就被这位虽然白发苍苍、但眼睛里闪烁着儿童般纯真光芒的老人所震撼,老人言谈语笑所流露出的那份云淡风轻,更是让高松深深折服。从那时起,高松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伊莎白的故事持续记录下去。

本片创作,既是百年历史的影像复盘,也是创作者永难忘怀的人生洗礼。越是沉浸于故事之中,就越有一种感觉,仿佛这段“百年之缘”还在延续。总导演高松就反复说到,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遇见伊莎白,并拍摄她的纪录片,现在回首十年创作经历,他不觉得丝毫辛苦,反而得到的是一次次的温暖和感动。可以说,《伊莎白》在记录故事的同时,本身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终于,历经十年沉淀,《伊莎白》即将与公众见面。愿望达成之时,除了欣慰,更有无法弥补的遗憾。伊莎白,这位一生一世义无反顾“选择中国”的杰出女性,已于数月前的8月20日在北京安详辞世。

今天,恰好是伊莎白女士108岁诞辰,我们迎来了关于她生平纪录片的首次播出,就让我们借助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去一幕幕相遇那些百年不散的旧梦新景,去一帧帧追忆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生死相爱。

(潘勇:资深撰稿人、策划人,纪录片《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策划人之一)

编辑:徐清

责编:杨欣

校对:江群芳

审核:杨迪

来源:四川观察

仪陇论坛-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媒体【关注民生、汇集民意】联系QQ/微信:316733448 官方QQ群:154484869 。本网摄影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关于我们|APP下载|小黑屋|手机版|仪陇论坛-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新媒 |

仪陇新闻网旗下互动媒体 联系QQ/微信:316733448 QQ 仪陇论坛QQ群:154484869
转载本网贴文请注明来源,转载本网图片照片请保留本网水印。尊重他人,赢得尊重,欢迎转载,拒绝剽窃!
仪陇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ICP备案号:蜀ICP备1302767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76 |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03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