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那么,胆结石患者
在保胆取石术后
应该怎样吃才正确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摘胆”后的饮食要点
胆石症
胆石症也称为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一般是由于胆囊、胆管等位置发生结石。人体胆囊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对肝脏产生的胆汁进行浓缩、储存、排泄。而在胆汁当中,含有胆盐、胆红素、胆固醇等成分,都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胆结石看作是超浓缩的胆汁。
胆石症“摘胆”治疗后,只有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才能进一步改善预后,避免疾病复发。
胆石症如何形成
胆石症之所以会形成,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例如有些轻度慢性感染,可能引起胆囊黏膜改变,吸收了过量的水分或胆汁酸,胆囊中沉积的钙盐、胆红素、胆固醇无法及时排出,因而形成结石。日常饮食脂质过高,导致胆汁持续分泌,产生速度超过排出速度,进而引起胆石症。此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等,都有可能引发胆石症。
胆石症主要特点
很多胆石症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在体检中才会发现。如果结石随着胆汁进入胆管,就会形成胆总管结石,如果堵塞胆管通道,会发生痉挛、梗阻的症状,或逐渐进展为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造成胆汁逆流,可能形成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黄疸等疾病。胆总管末端梗阻,可能发生胰管阻塞,进而引起胰腺炎。如果保守治疗对胆石症无效,就要及时考虑溶石、碎石、外科切除等治疗方法。
胆管的代偿作用
人体中的肝胆都是重要器官,负责消化代谢营养素。肝脏是人体必要的器官,而胆囊虽然也比较重要,但如果受到疾病影响,有些时候也可以切除。在胆囊摘除手术后,胆管会随着时间变化逐渐代偿性膨胀,形成刺激小囊,代替胆囊管发挥作用,让人体适应变化。不过在最初胆囊摘除阶段,无法浓缩积聚胆汁,所以消化期肠内胆汁酸浓度无法达到临界微胶粒浓度,所以可能发生脂肪消化不良情况。
“摘胆”后还会复发吗
在肝胆外科当中,通常认为胆石症患者属于易感体质,常用“胆石土壤”作比喻。也就是说,在切除之后,仍然有发生结石的风险。在我国社会中,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低纤维、高脂饮食日益增多,因而胆石症发病率也不断上升。长时间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胆固醇产生过多,进而形成胆石症的主要类型——胆固醇结石。所以,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错误的饮食生活习惯,即使是在“摘胆”之后,也仍有复发的可能。
(一)要少吃
对于外源性胆固醇,要少吃。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于肝脏胆固醇分泌有很大影响。摄入外源性胆固醇的多少,也会影响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而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和外源性摄入量也有直接的关系。对此,需要对外源性胆固醇摄入量严格控制,每日不超过300毫克。所以,要少吃蟹黄、鱼子、肉皮、肥肉、动物内脏、鸡蛋黄等。精制糖也要少吃,这是由于精制糖摄入和胆石症发病也有关系。糖分摄入可通过脂蛋白代谢,对胆汁成分产生影响。所以,精制糖的摄入也要严格控制,每日不超过25克。
(二)要吃好
膳食纤维要吃好,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胆汁胆固醇饱和系数、血清胆固醇含量水平等,都能够调节降低,使胆石症发病风险大大下降。不溶性膳食纤维,对于肠蠕动有促进作用,能降低形成脱氧胆酸,减少胆汁胆固醇水平。可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粮等,增加和补充膳食纤维。饮食也要多样化,确保微量元素摄入充足。例如,摄入足量的钙,可避免结肠胆盐再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摄入锌、铁能够使肝酶系活性增强,使胆囊胆汁胆固醇浓度降低,加快形成胆固醇结晶。维生素C可从蔬菜水果中获取,对于胆固醇向胆汁酸的分解有促进作用,能够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降低。
总的来说,在“摘胆”之后,应当要严格遵循低脂的饮食原则,对于每个胆石症“摘胆”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低脂主要是指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脂肪含量所提供的热量,在总热量当中占比不能超过25%。也就是说,人们每天通过各种渠道摄入的脂肪总量,不要超过30-50克。在“摘胆”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的初期,每日不超过30克脂肪,对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奶油、肥肉、全脂牛奶等,都要严格限制。每天的膳食构成可以包括植物油15-2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谷物250-400克,鸡蛋白1个,瘦肉、鱼虾、豆制品50克,脱脂低脂牛奶200-300毫升。
胆石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其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
当前主要采取“摘胆”的手术方法治疗
而在术后必须要合理控制饮食
才能保证良好的恢复效果
因此,胆石症“摘胆”后要注意
少吃、吃好
合理安排日常饮食,避免疾病复发
供稿:仪陇县人民医院 张华容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