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甴拍客 发表于 2020-4-11 08:14:35

年终评优变味多,基层干部挺伤心 党建头条 丨年终评优时,一批甘于奉献的

年终评优变味多,基层干部挺伤心

党建头条丨年终评优时,一批甘于奉献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然而,按岗分配、上级点将、领导排座、福利照顾、撒胡椒面等评优做法,也在一些单位盛行,让评优活动变了味,让一些基层干部伤了心,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评优走偏,沦为形式主义

春节前夕,不少单位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评优活动。但一些长期勤勤恳恳、创新开拓的干部莫名其妙“落榜”,有的干部稀里糊涂“上榜”,评优的标准变幻万千,结果成谜。

一是按岗分配。上级部门一纸公文要求下级单位报送先进名单,报名就有。东部一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每到年底,她负责对接的上级部门都会按岗分配先进名额,这种评优含金量不高,含水量倒很充分。“只要名单报上就能评上,想给谁都可以。”

二是上级点将。评先进时,一些单位不看工作表现和岗位贡献,主要凭上级印象。一名央企基层分公司职员说,所在部门评先进时,从来没有群众推选和投票测评环节,只凭领导个人喜好点将。“业绩排多少不太重要,但多向领导请示汇报很重要。”

三是领导排座。在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始终在先进之列。东部某乡镇挂职干部透露,乡镇评优有条不成文的规则,“一般是领导先上,领导和副职考核优秀,大部分人考核合格”。该干部直言,尽管不少人对这种评选方法有意见,但不敢表达不同意见,因为领导不一定会考虑,甚至戴有色眼镜看你。

四是福利照顾。评优争先时不真评不真选,而是将荣誉事项视作福利。中部某地一名县纪委书记对记者说,有的干部连续两年评上了先进,第三年评选时就再送一年,让他在职称评定时达到破格年限。“有的干部会找领导和同事说情,说连续拿3年先进在涨工资、提前退休等方面有好处。”

五是撒胡椒面。年底,不少部门公布了当年优秀通讯员和先进宣传单位名单,记者梳理发现,这一名单“广撒胡椒面”,几乎涵盖了基层绝大部分单位对接媒体的内设机构和负责人。一名多次入选的基层干部说:“已经习以为常了,能入选并不意外,真入选了也没觉得自豪。”

多名受访干部谈到,年终评优的种种怪象,已经偏离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正常轨道,甚至让大部分干部见怪不怪了。这让严肃的评优争先,变成形式主义,甚至作秀。

“巧取”评优催生不正之风

一些部门在年底评优时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反过来影响部门工作风气。偏离正常轨道的激励导向,让一些默默奉献却得不到认可鼓励的干部逐渐丧失工作激情,同时催生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

——业绩好不好,姿态都要好。不少受访基层干部职工反映,单位评优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和“会晒的员工有奖励”。一名央企基层干部说,自己每年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且个人业绩在省、市系统排名中多年拔尖,但总与“先进个人”无缘,就因为从不加班。相反,一些平时工作比较拖沓的同事却因把工作拖到加班而“摘得桂冠”,“那不是变相鼓励工作低效吗?”

——能力强不强,眼缘必须强。基层干部认为,由于年底评优没有公开推选环节,实际上常常是由单位领导说了算,导致一些人不在提升业务能力上下功夫,而是看重经营与领导的关系,谋一个“好眼缘”。“领导上班我蹲守,领导走了我才走”“工作时风风火火,不如从领导眼前路过”……基层干部的调侃语,成为此现象的印证。

——工作中不溜,凭人缘得优。“纯靠群众投票,人缘好就能上。”北京某高校一名行政干部直言,年底评优时,有的单位完全不考虑日常工作表现和成绩,而是全凭投票,并不能服众。个别单位以群众投票作为唯一指标,导致年底出现临时“凑人缘”的现象,“平时工作不积极,年底请吃饭却积极”。同时,拼人缘也导致业绩最突出、工作最积极的人往往因“木秀于林”而落选,无心争上游的“佛系同事”反而胜出。

——分奖排排坐,安心等坐庄。一名在乡镇工作9年的副科级干部说,工作以来他曾拿到过两次优秀个人的荣誉,大多数年份并没有公开评选程序,而是排队等着花落自家。“与工作实绩相比,有的领导更注重照顾大家的情绪,让不同部门的同志轮流上先进,像轮流坐庄一样。”这样“排排坐分果果”的模式,让一些干部内心觉得“干好干坏都一样”。

以奋斗者为本,防“劣币驱逐良币”

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评优应注重严肃性、科学性,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要以公平的、人性化的机制,确保真正体现奋斗者为本。

多名领导干部提出,要避免年底考核优秀、荣誉称号总是落入领导班子的现象。“评优中论资排辈仍是主流,因为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一位领导干部坦言,这样的评选方式容易影响一线工作人员、尤其是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要破除这种只能等待媳妇熬成婆的评优怪圈,注重鼓励实干者。”

针对一些单位纯靠投票定胜负的评优,受访专家及领导干部认为,简单以票取人,实则是领导干部不分析、不研究,推卸研究决策责任,有可能导致一些有个性、敢担当的干部反而不如“会来事儿”“佛系”干部。在组织评优时,应该首先设置基本门槛、约束性条件,在达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群众意见,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

有的领导干部坦言,评优乱象有时并非源自私心,实是无奈之举,“僧多粥少,不分粥不知平衡之难”。一方面要承认综合平衡在进行资源名额分配中存在一定合理性;另一方面,要突出实绩导向、一线导向,不可因滥搞平衡而导致评优失去了激励作用。

“干出实绩是一种科学逻辑,评优是一种民主逻辑。”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斌建议,设置标准更加多元、覆盖面更为广泛的体系,除了表彰先进,也要鼓励后进,既认可“劳苦功高”,也鼓励“各有所长”,让评优机制能树立多元榜样,最大限度地激励工作积极性。

来源: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终评优变味多,基层干部挺伤心 党建头条 丨年终评优时,一批甘于奉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