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楚 发表于 2019-4-26 10:15:05

圆明园与巴夏礼——历史蒙羞(转发博文)

      【圆明园与巴夏礼】

       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个使团进京,与清政府谈判。而英国公使巴夏礼拒绝行跪拜礼,惹恼了大清皇帝,“呦,全中国都得给我下跪,你丫竟敢不跪?”于是将英使团一行39人扣押。其中37人关在了圆明园,而巴夏礼和驻华专使额尔金的秘书被关押在了刑部大牢。记住额尔金这个名字,他很重要。

      直到1860年10月,在英方的持续施压下,清政府才将这些扣押的使臣还了回去。而来时的39人,已经死了20个,只有19人存活。

      甚至有的人尸体都找不着,直接被野狗吃了——“《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四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置三天,后被扔到野地里,让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了三天死去;一位法国犯人,蛆虫爬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了……”

      这是当时幸存者回忆的场景,可谓是恶心至极。英国专使额尔金怒了,他决定烧毁圆明园,作为对清政府虐杀使者团的报复。
而搞笑的是,他们在决定要火烧圆明园之前,竟然还在北京城张贴了告示,以供百姓阅览:“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行为, 即不能逃其所应受之责任与刑罚也。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十八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既未参预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一惩之也。”
      意思很简单:我们只干清政府,不伤老百姓。
      于是,英法联军向圆明园进发了,但他们没想到,本地老百姓比他们还积极。清朝知识分子汪康年在《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记载道:
      “邻近乡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与在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有梯,遂架以登,络绎越墙而入。“
      ”为驱逐此类华人,复鸣号传令,整齐队伍。军队尚未齐列,复传令纵火。检视各军并无火器,惟有水桶水锅而已。”
      “于是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一俟纵火之命下,即可施其技矣。”
      我来解释一下,这里主要说了两点:
      1、附近有大量乡民和老百姓赶来,一同参与劫掠,不亦乐乎。
      2、联军没有火种,是老百姓积极借出火具,在民众的帮助下,才火烧了圆明园。
      这幅“盛景”,又让我想起了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帮忙抬梯子、送吃送喝的场景。
      当时的老百姓,巴不得外国人烧了圆明园,打了紫禁城呢!
      光烧,毁不了圆明园。
      贴一段清人王湘绮在《圆明园词》中的记载:“夷人入京,遂至宫闱,见陈设富丽,相戒勿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
      无独有偶,法军内部也有与之相符的记录:法方10月6日刚进入圆明园时,见到里面华贵异常,担心如果丢失东西清政府日后索赔,于是率部队退出圆明园。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是被附近的老百姓焚毁劫掠的。
      民国文人黄秋岳说道:“焚掠圆明之祸首,非英法联军,乃为海淀一带之穷旗人。”
      中国历史档案馆的《圆明园》中也记载道:“居住在圆明园周围、海淀一带的上万民众连日到圆明园抢劫。”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慈禧归京,清廷又缓过气来。为了庆祝慈禧太后的大寿,清政府又重新修建了圆明园,可是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慈禧太后和光绪逃亡。当地的清政府驻军和老百姓又一哄而上,冲进了圆明园,将里面洗劫一空。

――历史蒙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圆明园与巴夏礼——历史蒙羞(转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