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楚 发表于 2018-5-9 17:31:01

(唐)高 適:燕 歌 行[1] 并 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2]。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3]。
          男儿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赐颜色[4]。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5]。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6]。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7]。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8]。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9]。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0]。
          铁衣远戍辛勤苦,玉箸应啼别离后[12]。
          少妇城南欲断腸,征人蓟北空回首[13]。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城蒼茫更何有[14]!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15]。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勛[16]?
      君不见沙場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7]!

【作者简介】
         高適(706~765年),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家贫,仕途失意,长期漫游梁、宋间,与李白、杜甫等有交往,創作最多。731年,奔赴幽蓟(今河北北部)边疆,亦未得老。734年,任封丘县尉。因不愿“拜迎长官”、“鞭挞黎庶”而去职。后漫游河西,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曾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故有高常侍之称。封渤海县侯。曾两次出塞,熟悉边塞军旅生活,又关心边塞,創作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并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燕歌行》是其代表作。其诗气势雄健,格调爽朗,融律诗入歌行。有《高常侍集》。

【注释】
      [1]《燕歌行》:古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本诗内容有所开拓,此前多限于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
      [2]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3]汉家:借指唐朝。
      [4]横行:纵横驰骋于敌军中。
      [5]摐(chuang,窗):击打。   金:指形状如长形钟,有柄可持的类似钲的行军时所用乐器。   榆关:指山海关,是通向东北的要隘。
      [6]校尉:武官名。   羽书:指插羽毛以示紧急的传送紧急情报或命令的文书。
      [7]极边土:直到边疆的尽头。   凭陵:凭借某种有利条件威逼、侵犯他人。
      [8]军前:军事前线。   帐下:指领兵将帅的营帐里。
      [9]穷秋:深秋。   腓(fei,肥):病;枯萎。一作“衰”。
      [10]当:受到。   恩遇:指受到皇帝的恩惠之遇。
      [11]铁衣:借指穿着铁甲的兵士。   玉箸:玉制的筷子,借指思妇的眼泪。
      [12]城南:泛指少妇的住处。   蓟北:泛指征人所在地。
      [13]边庭:边疆。   飘飖:这里喻动蕩不安。
      [14]三时:指早、中、晚,犹言整天,与下句“一夜”相对。   刁斗:古代军用铜炊具,夜间用以打更报时。
      [15]相看:共见。   岂顾勛:哪里想到立功受赏。
       [16]李将军:指汉朝守边的名将李广,他与匈奴作战时有勇有谋,身先士卒,与兵同甘共苦,屡立战功。

【鉴赏】
      开元二十年至二十三年(732~753年),诗人身居蓟北对战败很有感慨。本诗是诗人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有感于征戍之事而写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全诗相当广泛地描写了边塞征战生活,歌颂从征战士轻身许国、英勇战斗的爱国思想,揭露了战争给战士、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灾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高 適:燕 歌 行[1] 并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