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对减负的看法
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对减负的看法
减负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老话题,还是一个普世的话题。五十年前毛主席就作出过减负的指示。一千四百年前入灭的禅宗六祖慧能主张顿悟。靠顿悟就不必渐修勤拂拭。不必渐修勤拂拭也能顿悟成佛当然可以而且本该减负。所以,或许慧能可算资深减负论者。我们的邻国只有日本和韩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都有减负的规定和立法。又或许有人据果溯因,以为减负是日本、韩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或捷径,我国要成为发达,必须切实减负、减负、再减负,因而大声疾呼,给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带来减负的无穷动力和巨大压力。
自然,对减负也有不同意见。例如,红德智库最近就有两篇文章对减负提出异议。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对于减负我也有话可说。
在中学,数学是许多学生最怵的功课。可以说,数学是最需要兴趣和天资的学科之一。然而我深知,单凭兴趣和天资,没有专注的定力和勤奋,难以学好数学。八十年代以数学为专业的国人都熟悉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七十年代推广优选法和运筹学,许多非数学专业的人士也听闻过华罗庚的大名。在科学的春天里,市井津津乐道有个叫陈景润的人专门研究1+1一举成名,虽然人们大多不知道所谓1+1、1+2到底是什么。陈景润痴迷到走路碰到了树还以为与人相撞而道歉。华罗庚的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深深影响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学子和教师。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当了近二十多年班主任。我多次以鲁迅弃医从文及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来教育我的学生。
钱伟长受家学熏陶,以文史见长,考清华时语文和历史都是满分100。陈寅恪希望他学历史,朱自清、闻一多则希望他学文学。可是,钱伟长刚进校,九一八事件发生了。钱伟长觉得学历史、文学不能救中国,要战胜侵略者,不被列强欺负,就需造坦克。造坦克就要学物理。于是钱伟长要求到物理系学习。可是钱伟长是典型的偏科生,高考物理才5分,化学+数学共20分,英语没学过得0分。这成绩怎么学大学物理专业呢?起初物理系主任不答应,经钱伟长软缠硬磨,才勉强同意他到物理系试读。为了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或许大家认为钱伟长是清华大学最勤奋的人,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后来他发现,华罗庚比他更勤奋。
钱伟长本来对物理、数学、化学没有兴趣,但当他立志要学好科学技术来报效国家和民族时,兴趣有了,成绩上来了,成就出来了,成了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利国利己。
可见最好的老师不是兴趣,而是崇高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苏步青读小学时曾经写得一手好作文,老师误以为他是抄袭的,给他判了低分,此举严重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成绩直线下降,成了同学公认的差生。后来有个地理老师开导他,使他认识到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从此他不再贪玩,刻苦学习,成了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到了中学,一个留日回温州的数学老师出于忧国忧民的真情引他走进数学王国。迷上数学后,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人们曾常说,勤奋出天才。勤奋者常有,天才鲜有。可见勤奋未必能出天才。但离开勤奋的天才更鲜有。我是湖南师大数学系七七届(81级)毕业生。我有个同班同学刘再明曾任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学院院长,现任党委书记。该学院有个2008级本科生刘路(现名刘嘉忆),在大学三年级时独立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在国内引起关注。2011年10月,中国科学院李邦河等3名院士分别向教育部写信推荐,请予破格录取刘路为研究生,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现在刘路已是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年纪轻轻便脱颖而出,当然与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关,与其对数学有某种天分有分,但绝对离不开勤奋二字。"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路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刘路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着看到深夜。这或许是对刘路的“积累”最明了的注解。
数学本科生应学过群论。群论概念的创立者伽罗瓦卒于21岁。提出群论的概念并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的伽罗瓦无疑是个数学天才,但天才的伽罗瓦也离不开他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及他对数学知识的积累。
独创学科或对学科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需要天资加勤奋。出身社会底层的人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更需要勤奋。我出生在偏僻的农村,行政村至今还是县里重点扶贫村,村民小组又是行政村里偏僻的地方。我哥哥是本村民小组及邻近两个村民小组里第一个初中生。我是第一个高中生。在同辈及长辈村民眼里,我是最蠢的人,不会偷懒耍猾,不会占便宜。我哥哥则比我聪明一点。但我有一点让村民刮目相看,就是入学后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后来在整个学区都出了名,以后读初中、高中,成绩都是班上最好的。在大学,我仍是成绩优秀者之一。我之所以学业成绩还算优秀,不在于我有多少天资,而在于我比较用功。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岁月里,那怕疲劳,晚上仍挤点时间看看书。平时的知识积累,让我在文-革期间能被惜才的学区主任(当时称指导员)看中推荐到师范学校,恢复高考后能凭自己的力量考入本科。现在,我兄妹五人,唯我跳出农门。尽管我不谋升官发财,不在工资外赚一分钱,仍能过上中产阶级般生活,退休了想做点什么也无事可做。而我的哥哥,快七十岁了,仍不得不做一些农活。我的上辈村民,还活着的七老八十了,还孤零零地守在家里,自己挑水、拾柴、种菜、做饭。他(她们)的儿女即使不到外地打工,也租住或搬迁到本县本镇别处,一年难得几次回家看看。
勤奋未必出天才,能顿悟固然求之不得。然能顿悟出成果比买彩票中巨奖更难,勤奋则是比较靠得住的。欺蒙拐骗、爱好赌博者大抵不会是勤奋者。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近七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靠艰苦奋斗,靠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来的。不是靠少数天才奇思妙想想出来的,也不是靠少数大师在书斋里发现的。艰苦奋斗的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即从刻苦学习抓起。学生时代一味减负,走向社会能艰苦奋斗吗?实际上,学校三点多钟就放学,一星期上五天课,一有坏天气又临时放假,貌似给学生减了负担,但没人管束的学生不是在家里玩手机就是结伴上网吧打游戏,玩坏了眼睛,也玩傻了人,有利于少年儿童成长吗?至于某些人瞄准学生自由时间太多而大办各式训练班发减负财,败坏师德,损坏教育的信誉,加重家长的负担,这里不论。
一味减负,一味快乐,一味强调兴趣、天资,忽视挫折教育,忽视勤奋教育,减掉必要的学业负担,人为避免学习竞争,取消学生对取得好成绩的追求,幻想恁兴趣、天资顿悟出成果、出大师、创世界一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只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倡导勤能补拙,给学生以适合年龄特征的必要的学业负担,鼓励学生依靠诚实学习取得好成绩,好处多于坏处。勤奋未必能出天才,勤奋未必能从社会底层或中产阶级上升为富贵阶级,但至少能学到知识、脱离贫困。试看今日之中国,只要不碰上重大病患伤残,还有多少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勤实劳动者缺衣少食?
昨天(12日)想回看央视4频道预报的节目《开国元勋朱德(一)(二)》,却看到了《东方》若干片断。访苏的刘亚楼将军问中国留苏学生、彭湃烈士的儿子彭士禄,是否真如某个统计资料所说,中国留苏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学生患有睡眠不足,消化不良等疾病,是否中国留苏学生特别优秀。彭士禄说是真的。因为中国留学生深知,国家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把他们送到苏联学习,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因为有责任,所以刻苦。因为刻苦,所以优秀。中学留苏学生中没有谁获得诺贝尔奖,但谁能说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呢?
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从小学到大学,可减的要适当减一些,但勤奋学习的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学校要切实担负起艰苦奋斗教育的责任,教育部门要给学校以艰苦奋斗教育的便利。一味强调减负,减掉的是公立学校的竞争力,减掉的是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对于私人教学机构,教育部门没有办法真正让他们给学生减负。不客气地说,减负变相地帮私立学校搞垮公共教育。譬如我县,公立学校不能办重点班,不能招收费生,不能周六补课,能禁得了私立学校办重点班、集体补课吗?能禁得了公立中小学的某些教师个人给学生收费补课吗?能禁得了名目繁多的训练班吗?挂名省某重点中学分校的股份制实验中学却可以办重点班、招高价收费生,不是把口袋里有几个钱的家庭的子弟往私立学校引诱吗?
无论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还是国内的学校,公共教育的竞争力削弱了,私立学校的竞争力增强了,也未尚不可。可是,如果,国内的所有学校、办学机构,无论公共私有,一概减负,削弱的恐怕就是国家的竞争力、民族的竞争力了。
减负减负,千万别减成国家未富强,少年儿童先普遍得了富贵病。俗话说:“穷人养娇崽”。有资料说,美国穷人家庭的孩子患肥胖症的比例高于中产阶级和富人家庭。部分人要养骄崽由他养,但国家不能强迫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中底层家庭把孩子都养成骄崽。须知骄狗上灶,骄崽倒灶(败家危害社会)。西方取经,应取进取创业经、居安思危经,对于高福利经、减负经、享受奢侈经,还是慎取不取为妙。来源丨草根网-曹耀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