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据四川手机报:6月13日,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发改委、省委农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解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下为文字实录。
15:00 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开始。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发布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根本举措,必须坚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提出了要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任务和部署。
为了让大家了解我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先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先生、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先生、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石钢先生,他们将向大家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作主发布。
15:02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介绍相关情况。
非常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也介绍一下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情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出席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重要的指示。省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举措,必须坚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和我省经济工作的主线。在全国首批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方案,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同时也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的具体安排。
省政府将各项重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同步建立了分管省领导主持的季度协调会议制度和省发改委牵头的部门会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的难点问题。
各市(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实施意见并明确了责任分工,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2016年全省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实现“5年目标1年完成”;关闭煤矿169处、压减煤炭产能2303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1.6%、119.6%。
二是房地产库存压力明显缓解。注重因城因地施策,从供需两端入手,精准化解房地产库存。2015年底至2017年5月底,全省商品住房库存共减少3269万平方米。
三是去杠杆和降成本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8.6%。通过减税降费、降低用能和用工成本等多措并举,2016年为企业减负达820亿元。今年5月推出电价改革10项措施,有望再为社会降低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
四是发展短板明显改善。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750万减至2016年底的272万。今年1-5月,全省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住房建成率达53.9%。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奠定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462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10公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大气、水、土壤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6.9%。
五是新动能加快培育。突出军民融合特色,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造新提出了“九张清单”,围绕“九张清单”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三个通道,为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6万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900亿元,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
通过全面创新改革为引领,推动四川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也在八个试验区域走到了前面。昨天国家召开全面创新改革部级协调机制领导小组会议,我们省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了发言。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以强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通过调优存量,扩大增量,进一步提升我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两个跨越”提供动力支撑。
一方面要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调整存量。一是去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对3200万吨粗钢产能进行调整充足,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化解煤炭产能1300万吨左右,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无效供给市场出清。
二是去库存,坚持分类调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化解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和全省商业用房的库存。今年要将统改货币化安置比率提升到60%以上,同时去库存过程中抓好热点城市的房价控风险工作,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去杠杆,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发展股权融资、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力争到2020年全省直接融资在融资中的占比超过3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
四是降成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能源和流通领域体制改革,今年努力再为企业减少税费成本170亿元,降低社会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企业综合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处于西部先进水平。
五是补短板,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全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一提一创一培”,做大做强增量。一是提质量,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深入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弘扬工匠精神,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全省全年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前10位,到2020年力争基本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二是创品牌,加强“四川造”品牌培育,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今年中国驰名商标要超过300件,力争到2020年培育四川制造品牌企业100家以上,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0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三是培育新动能,扎实推进创新创造,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攻坚战,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产业集群。
15:16 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介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作相关介绍。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四川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3月中旬,王东明书记在攀西调研时指出,四川要把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这是新一届省委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
未来五年,全省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两个导向”,突出“三大重点”,着眼“四大调整”,激活“五大动力”,狠抓“六个落实”,推进“十大行动”,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一、围绕一条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嘴里吃的食物、鼻孔呼吸的空气、眼里看到的美景、生活中的农业文创等,都来源于农业。农业是经济生产和自然再生产天人合一的产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是最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农业。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不稳、天下难安,老乡不富、小康难全,只有农业稳,全国局势才稳,只有农民富,全国人民才富。农业是多功能产业,不仅是农畜产品生产,还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农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以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
我们为什么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呢?第一轮农业农村改革是解决不够吃、吃不饱的问题。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产品相对过剩、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具体来讲:
一是农产品需求格局发生变化,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一方面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高端、个性化、差异化农产品短缺,另一方面普通“大路货”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消费者需求。
二是资源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必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过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难以为继。
三是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必须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能。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明显减弱,必须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四是农业外部竞争形势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就是天花板降低,再就是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增加抬升了地板,就是天花板降低,地板在抬升,农产品效益受到减弱挤压,农业增速放缓。
所以我们要从农产品供求结构的供给侧入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的主线。
二、坚持两个导向:市场需求和供给质量。一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过去,农业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产品短缺,过去,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二是坚持供给质量导向。总书记提出“食品安全既是生产的问题,更是民生的问题,还是公共安全的问题”。种养要实行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管控、最严肃的处罚、最严厉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突出三大重点: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一产业建基地,二产业搞加工,三产业创品牌。这三个重点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是大力建基地。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为抓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建设,到2022年建成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是大力创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大力提升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实施川菜走出去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动,不断扩大“四川造”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大力搞加工。加快发展原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施加工农产品排头兵工程,到2022年,努力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比2016年翻一番,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四、着眼四大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服务方式。一是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体系。重点抓好五大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做大做强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川猪、川烟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挖掘一批功能性食品。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产业融合示范区和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创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康养、文化创意农业,打造一批示范县(区)、特色小镇、四好幸福美丽新村和田园综合体。
三是调整经营结构,优化经营体系。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落实“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形成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把普通农户和贫困户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四是调整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搭建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发挥好供销社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生力军的作用。
五、培育五大动力:坚持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激活人、地、钱、市场和主体。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活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培育“三类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人员,培育返乡农民工。加大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完善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有序扩大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支持规模。
二是盘活“三块地”。盘活承包地,盘活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农村建设用地。
三是用好“三块钱”。用好财政的钱。总结推广财政资金“五补五改”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管好用好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
用好金融的钱,强化各级金融机构支农责任和义务,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畅通农村金融服务“主动脉”,丰富完善金融服务“毛细血管”。用好社会的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鼓励和规范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村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
四是激活市场。对内实行“价补分离”,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机制。对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办好农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蔬博会等展会和交流合作活动,提升“川字号”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有序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境外农业投资支持政策。
五是激活主体。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健全家庭农(林)场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家庭农(林)场名录。
激活供销社这个特殊主体,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实施基层示范社建设工程,积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探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试点。
六、狠抓六个落实:十大行动抓手、组织领导、项目对接、推进机制、督促检查和总结推广。一是落实十大行动抓手。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实施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川字号品牌创建、农业清洁生产、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新业态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创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山水田林保护发展、民族地区产业脱贫等十大行动方案。
十大行动方案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三农工作上的具体抓手,必须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加快推进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县市、乡镇党委继续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部门自觉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在工作部署、财政投入、干部配备等方面加强倾斜和重点支持。
三是搞好项目对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项目十分广泛,各地各部门要筛选项目、明确项目,落实到县,落实到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对已实施的项目要按照新要求加以完善,计划实施的项目要细化工作方案。
四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和牵头抓总、部门分工负责、各方参与的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一级一级抓落实。责任部门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汇聚形成推进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是强化督促检查。采取现场核查、实地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和督查结果通报。对推进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决策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成认真整改。
六是注重总结推广。鼓励支持基层和群众大胆创造、大胆实践,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鲜活实践经验和做法,宣传各地的先进典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的过程,也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
必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建好“四区四基地”,努力实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农民收入增加快的农业强省目标。
15:31 记者提问时间。
记者:想请问住建厅石钢副厅长,我们知道,农民工的住房难是制约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瓶颈,请问我省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另,5月成都房产地库存和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变化,和北上广深相比有什么变化,成都在房地产调控上有什么新的措施?谢谢。
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石钢:
感谢记者朋友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农民工进城购房的问题,第二是关于成都房价的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农民工进城购房我们概括来讲有“三个有”:有需求、有愿望、有困难。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发展阶段,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9.2%,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2.8%,16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全省大概有1300万农业转业人口已经在城镇有稳定的就业,但是由于市民化的成本高,没有落户城镇,处于半市民化的状态。
按照中央的工作部署,对应四川在“十三五”期间大概有800万农业转型人口和其他人口落户城镇,虽然800万的人口住房问题可以通过租赁或者其他的方式解决,但是很大一部分都需要购房,这是一个需求的问题。
第二个,有愿望。此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对农民工进城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农民工有意愿在城镇购房安家,城镇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条件也成为了他们愿意进城购房、安居乐业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一个愿望。
第三个有困难。按照此前有关城市对农民转移市民的成本分析,中心城区成本大概是13万,县上12万,镇是9万,这里面不包括住房投资,对比起来看,住房投资已经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最大的拦路虎。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坚持统一导向,将农民工进城购房和房地产去库存,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房地产去库存结合在一起,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有获得感,真正融入城市。具体的措施大概有四条:
一是给农民工购房以财政补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工购房解决了100-500元不等的财政奖补。
二是实行税费减免。一些市州对水电气、电视光纤入户以及房地产登记费用等进行减免。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去年住建厅会同农行开展了“农民工安家贷”,截止今年4月份,共发放47615笔,贷款金额116亿元,有力支持了农民工购房。今年4月联合省农信社推出了“农民工安居乐”信贷产品,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力度。
四是保障农民工在农村的既有权益和在城镇的公共服务待遇。除成都之外的其他市州都放开了农民工进城落户限制,确保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共享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解除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农民工购房比例不断提升,除成都以外其他市基本达到50%左右,有的县购房比例甚至超过70%,正是有了鼓励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加上棚改货币化安置措施,现在全省房地产尤其是住宅的去库存非常明显,从去年初到今年5月份住宅去库存超过3千万平米。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成都的房价。大家猜测成都的价格在往上走,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商品住宅的统计,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成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没有上涨,和杭州、厦门、深圳等15个热点城市涨幅相比列在第7位。
关于成都房价的调控情况我也介绍一下,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要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和消费属性。
去年9月以来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等部分区域出现房价过快上涨的新情况,被列入了全国的热点城市。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省房地产调控协调小组的指导下,成都市先后四次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包括限贷、限价、限购、限售,增加土地供应,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投资炒房行为。
这些措施出台以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遏制了一些炒房的行为,保障了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促进了自主平衡,保持了房价阶段性稳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10月到今年4月,成都市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环比是没有上涨的,同比涨幅也在逐月收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居住属性,支持居民的自住购房,严厉遏制炒房行为,加大对市场异动的监测,优化住宅和运营管理,在房地产中介机构开展专项整治,合理引导市场参与各方的预期,来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请问经信委陈主任,王东明书记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举措,要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力。钢铁行业是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请问四川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钢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谢谢!
陈新有:东明书记讲淘汰落后产能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四川近几年来关停了753处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坚决的态度,去年已提前完成压减过剩粗钢产能420万吨的目标任务。不管是煤炭还是钢铁,四川都是输入省,从我们本身的产能供需来看,平均每年省外向省内净输入钢材1000万吨以上,去年输入煤炭近3000万吨。在这样的区域市场情况下,我们坚决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坚决压减淘汰过剩产能。这也为我们产业转型发展、迈向中高端创造了条件、腾出了空间。这几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四川是钒钛钢铁资源大省,攀枝花以钒钛钢铁资源建市。四川也是资源需求大省,我们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对于以钢铁为特征的建材还会有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上,发展好钢铁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要求,也是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破解的一道题目。目前来看,我们要抓住淘汰落后产能所赢得的难得机遇来清理整顿。首先是坚决打击地条钢。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地条钢”基本上得到了根治。接下来我们要通过钢铁企业的优化整合,四川有一些钢铁龙头企业,还有广阔的地域,我们要结合龙头企业,结合地域,结合市场的供求关系来优化调整企业的重组、整合。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四川钒钛钢铁资源的优势,积极迈向中高端。比如攀钢生产的重载钢铁轨道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也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把这个产业发展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们也在大力推广轻钢结构等新型装配式建筑形态,我们也在积极配合支持相关产业的培育,为企业、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钢铁产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现在全省各地和企业都达成了广泛共识,我们将按照党代会提出的迈向中高端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抓好。
记者:我想请问范波主任,范主任提到过去几年四川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在去产能方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你提到的去产能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以及电解铝这些产业,有一些产业在我们看来也存在一些过剩,但是没有被提及,比如说水电。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它是一个盲区,我们还没有注意到?或者说它是“特区”,需要我们用特殊的办法来处理,在下一个阶段怎么化解相对过剩的水电产能?比如我们会不会开辟北方的通道把川电北送,另外在新建上,我们是否会放缓四川水电开发的步骤和速度,谢谢。
范波:感谢您的提问。我想给各位记者朋友报告。第一,四川过去五年甚至相当长时间以来,我们经过努力,我们党代会报告里也有一句话,就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这是我们过去五年重要的成就,去年年底水电装机7096万千瓦,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从水电发展来讲,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过剩,我想您这样看有您的视角,是因为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有弃水的问题,去年弃水141亿千瓦时,四川水电弃水是必然存在的,只是说量大和小的问题。四川本身的特点,我们的龙头电站,水电调节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弃水。
第二,我们的弃水是在一定的时段,就是丰期弃水,并不是所有的时段都弃水,我报告之后大家更清晰。
第三,从清洁发展绿色发展来讲,水电要提高效率,一方面省内要加大利用,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电能替代,我们要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自身就是清洁能源大省,我们要将清洁能源的优势转化为我们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我们绿色发展的优势,所以我们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另外,刚才记者朋友讲到是不是有一些措施去推动这项工作。比如水电北送,这个想法很好,送是肯定要送的,我们现在特高压外送通道正在积极推进第四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各方面也非常支持,东明书记、尹力省长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们正在规划一条特高压输送通道,第四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已经写进了国家的“十三五”电网建设规划,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建成之后我们的水电外送能力将大幅度提升,我们丰期弃水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
我们也在调整火电比重,清洁能源将提升比重,多措并举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省内清洁能源的利用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包括为了污染和雾霾的治理,在成都平原地区要大力加大清洁能源替代的力度,我们跟水电企业正在进行对接。
从下一步水电开发来讲,一是按照国家规划进行推进,二是环境生态保护优先,三是时序安排上要结合自身的消纳和外送统筹考虑。我就报告这些,感谢大家关注。
记者:我想请问毛主任,今年以来鸡蛋从最高的13块、14块降到2块多,猪价目前持续走低,车厘子价格也一路下行,尽管我省不断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是持续不断出现猪周期、车周期、蛋周期、核桃周期等价格的情况,您认为出现这样周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精准突破?
毛业雄:这个问题确实很好,农产品价格波动猪周期是一个典型代表。我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们讲区域结构区域布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它成本低、质量好。
我们在脱贫攻坚中现在已经出现了葡萄、猕猴桃、核桃供应明显加大,产能多了,要调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十大行动方案中专门有农产品区域布局,就是要对农产品生产进行优化,不能都去生产这些。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更广阔的市场上销售产品,不只是在路边销售,要借助电子商务向更广阔的市场销售。再就是发展粗加工和精加工,这些鲜食的产品我们通过粗加工,包括柑橘测酸甜度,进行包装出售等等。
比如猕猴桃还有深加工的空间,一旦有了深加工以后,实际上现在的需求肯定是不足的,就是我们还可以开发猕猴桃酒、猕猴桃饮料。深加工一定要与基地建设和品牌建设同步。
出现价格波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普通小农户对接市场能力不足。在具体经营上,还有新型经营主体如何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的问题。
再有就是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销售服务也是社会化服务,包括包装服务等等。还有就是推行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比如葡萄、核桃等品种,如果市场波动太大,本身又是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价格波动影响可能将不堪重负。
现在阿坝、巴中、眉山等地都在探索地方财政给一些补贴,和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达不到价格将进行保险补偿。
记者:请问毛主任,我们都知道四川是农业大省,你主报告提到今年省党代会报告提到四川的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不能丢,而且中央也强调四川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理解带头的意思是不是四川要有创新性、开创性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我想请问目前为止四川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出了哪些成果吗?尤其是在比较大范围内可以推广的改革经验。
毛业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理解就是结构优化调整加体制机制改革。四川这么多年在结构调整上走出了一些路子,比如说现在的优化区域布局,已经形成了川西“稻菜”轮作、盆周山区名优绿茶、长江中上游柑橘、龙门山脉猕猴桃、川中柠檬等产业带,盆地优质生猪、盆周山区优质肉牛羊、川西优质奶牛蛋禽等优势主产区。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形成了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59个现代林业重点县,54个畜牧业重点县,通过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了一批产业区域重点县。
“三品一标”的农产品达到5466个,包括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省级区域品牌,圣洁甘孜、大凉山、净土阿坝等区域品牌,累计建成各类粗加工设施1.28万座。
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名优白酒、肉制品和粮油制品3个千亿产业链,冷藏鲜冻肉、白酒、精制茶、饲料等7恩个重点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稳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达1.13万亿,居全国第6位。
四川大力推进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抓好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
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性收入是1150亿,占了全国1/4,全省有5000个行政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800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已签约重大森林康养项目20余个,康养洪雅、康养汶川、阳光康养和秦巴山森林康养等康养基地品牌文明全国。全省重点打造的300个特色小镇,其中7个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数量全国第二。
我们坚持省委提出的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落实中央三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全省耕地流转总面积达1970.3万亩,除三州外流转率达36%,高于全国。
我们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还注重带动普通农户发展,我们搞多权同确,包括宅基地、房屋等都要确权,这对利用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村房屋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在建立用地保障制度上,支持农村土地整理后的新增建设用地用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包括宅基地整理之后允许在县域内总量控制和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省委省政府即将印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十大行动方案》,包括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措施,给予什么支持政策,都非常明晰。
陈新有:(补充回答)东明书记提到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我们单位也是责任单位。我举两个例子: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了四川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到北京去参展,当天就把我们的货卖光了,我们又紧急抢运,当时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应该说,绿色有机有特色的农产品还是广泛受到期待的。
四川凉山和攀枝花是干热河谷气候,季节性反差特别明显,在春节期间它很多优质农产品,比如说芒果、枇杷品质很好。前年全国两会期间,省领导带着我们(在北京)逛超市,几乎找不到我们优质的农产品。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听凉山、攀枝花的同志讲,我们现在已经在北京建了专卖店。
可以看出,第一,四川是天府之国、农业大省,优质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由政府带着农民闯市场是可以期待的。第二,现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网购、电商,在很多贫困地区,由于网络的普及,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
现在大家能看到村村基本上都有电商平台,大家也关注到“知名企业四川行”期间一些大的知名电商平台跟我们表示要建立更便捷的,甚至使用到无人机的配送体系,想把我们优质、鲜活的农产品送到北上广的餐桌,这对于我们农业转型升级应该说是一个强大的推手。
按照东明书记的要求,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已经显现。
记者:党代会报告提出,将做强川酒等特色优势产业,之前有消息说我省将推动白酒进酒吧,然而不少国外朋友想在成都街头喝一下中国的伏特加却发现找了很多酒吧以后依旧难寻川酒的踪迹。请问川酒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点将有哪些?谢谢!
陈新有:四川白酒产量去年超过400万千升,占全国的30%,销售收入总体上超过2100亿,在全国名列前茅,利税总额在全国名列第一。这几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川酒也表现出了平稳健康向好的发展态势,去年的各项指标和当前的表现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酒既是中国传统的产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有很多美好的故事和历史。我们也注意到记者朋友讲到的问题,比如在成都这样的城市,大家都觉得现在酒吧越来越多了,但是可能喝洋酒的多。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产业界和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四川的酒企也都各自在开发针对酒吧的调味酒,应该说都有了系列的产品。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以白酒作为基酒的进酒吧活动,目前已经有了一批以白酒为基酒的酒吧,虽然可能没有传统酒吧那么多,但是这个事情已经开始在推进了,相应也推进了白酒企业低度酒、气泡酒产品的出现。我们认为,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成果,也是白酒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
就在去年,我们支持了国际调酒师协会落地成都,支持他们开展调酒师培训,今年糖酒会期间也组织了一些比赛,用传统白酒也可以勾兑出口感非常好的鸡尾酒,媒体朋友也可以多多宣传。
总之,还是消费引领生产,你们在酒吧的时候也可以选一选,说我就要五粮液勾兑的鸡尾酒或者老窖勾兑的鸡尾酒,而不是选他推荐勾兑的鸡尾酒。这是很有潜力的,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来培育。我就讲这些。谢谢!
李晓骏:陈主任给四川品牌打广告了。谢谢四位的介绍和回答记者提问,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提问就到此结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