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究竟谁是贫困人口?今后扶贫不能再是糊涂账
韩俊:究竟谁是贫困人口?今后扶贫不能再是糊涂账澎湃新闻
8小时前
主讲人:韩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主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若干问题
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编者按】
“扶贫,究竟谁是贫困人口,谁脱了贫,大多说不清楚。”
“村委会‘民主选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贫困资金往往用不到最穷的人身上。”
对于扶贫脱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述问题。
韩俊4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的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若干问题”为主题的讲座上表示,当前,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史无前例,“2015年中央专门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扶贫开发任务的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跟中央签了责任书,这个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的。”
韩俊强调说,从以往的扶贫工作看,中国在精准扶贫方面还有所欠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要解决好“扶持谁”、 “谁来扶”、 “怎么扶”的问题。总书记强调,今后扶贫不能再是笔糊涂账,“要把不清楚变成一清二楚”。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韩俊演讲的摘录:
2011年冬,凉山州白马乡土匠村小学,12岁的彝族孩子王兵穿着一双破烂不堪的运动鞋,在海拔高度近3000米的山沟里,最低气温已经降至14度。他脚后是校园围墙,砖墙上写着“探索”二字。澎湃资料图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们国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过程中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开发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推进扶贫开发的新思想、新举措和新要求。总书记多次要求,扶贫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新的部署,2015年中央专门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有扶贫开发任务的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跟中央签了责任书,这个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的。对完成当地的脱贫攻坚任务,做出承诺。根据现在当中央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5500万人。
界定贫困标准方面,我国扶贫标准制定和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扶贫标准,采用恩格尔系数法,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算,由此测算1986年扶贫标准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
第二阶段,2001年,为了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家调整了扶贫标准,一是保留了1986年制定的扶贫标准,二是增加了低收入标准,在食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了部分非食品消费需求,将200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865元确定为低收入标准。2008年,国家将低收入标准明确为国家扶贫标准,现价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
第三阶段,2011年,为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农民人均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扶贫标准。
新的贫困标准比2008年的标准提升了92.3%。根据2300元的新标准,2010年的贫困人口扩大了1.6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2%。
现行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2014年农村人均年生活支出达到2800元的标准贫困户,恩格尔系数为53.5%。从当年物价水平来看,在农村地区大约能每天消费1斤米面,1斤菜,1两面,可满足健康生活需要的热量和蛋白质需求,做到“吃饱、适当吃好”。标准贫困户的实际非食品消费水平,93.3%的户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5平方米,96%的户有彩电,95.9%的户有手机或电话。7-15岁儿童在校率超过99%,青年中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人口比重为93.9%。
按照现行国家扶贫标准,2014年末国家贫困线(2010年不变价)为人均年收入2800元,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到2016年贫困线2952元,减少1240万人,贫困发生率4.5%。
从以往的扶贫过程中看,我们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还有所欠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对象要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主体要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扶贫路径要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我在去地方农村调研、与当地省委书记谈话时也有这样的体会,过去扶贫,有多少贫困人口,每年有多少人脱贫基本可以说清楚,但究竟谁是贫困人口,谁脱了贫,则大多说不清楚。村委会“民主选贫”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总书记强调,今后扶贫不能再是笔糊涂账,“要把不清楚变成一清二楚”。
精准扶贫,精确瞄准是首要。2014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开展贫困识别,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2015年全国又组织200多万人开展“回头看”,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807万人。
识别标准上,单纯的收入标准很难解决精准瞄准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是农村人口收入难以算清,二是即便收入算清了,有的收入高的比收入低的还穷,比如家里要供养大学生、有病人等等。因此,精准扶贫识别贫困对象方面,除了收入标准外,还应当有新的看得见的标准。
贫困不是简单算出来的或是选出来的,而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提高扶贫的准确度,要把“两不愁、三保障”分解成若干看得见的现象。比如,在一个村庄,问谁过得比较好,谁比较穷,村民们是比较清楚的,但具体收入多少确是很难知晓。政府相关部门在建档立卡工作中,实际上要多维度判断,如有的地方归纳的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生病卧床等等。
精准脱贫是必然要求。现行制度下,我们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估在收入、消费、教育、健康和住房等多个维度的改善状况和脱贫状况。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做到每年脱贫的都是哪些人,分布在哪里,一清二楚。
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扶贫方略,促进区域开发与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更紧密地结合。我国扶贫开发长期是区域瞄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或省确定的贫困县是主要扶贫对象。2011年,国家又确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由于贫困人口量大面广,分布集中,通过实施区域性开发,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制约脱贫减贫的共性问题,从面上推动了贫困地区发展和减贫。
但是有研究发现,近几年的一些扶贫政策,更多的是改善了贫困地区一般贫困家庭的收入状况,却对极端贫困家庭影响不大。贫困资金往往用不到最穷的人身上,处于收入分配底端贫困人口越来越难以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在下降。
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扶贫方式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要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真正做到扶贫扶到人身上,脱贫落到人头上,加强脱贫攻坚的针对性、有效性。按照国家目标,到2020年,要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部分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好帖。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话是说得好,做到了吗 扶贫对象要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主体要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扶贫路径要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