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楚 发表于 2016-12-25 12:02:13

夹 边 沟 (来自朋友微信圈的好文章) (三)

    五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夹边沟是怎样的呢?
    不久前到过那里的人说,当年右派们住过的房子,已经拆得七零八落。一面将要倾倒的泥砖墙土腥弥漫,向东开的门框犹存,不知何人何年涂在上面的蓝色油漆颜色依旧鲜艳。这就是死在这里的右派后代们所说的“哭墙”。“哭墙”后面,是一些杨树、沙枣树和榆树,这是当年右派们的“劳动成果”,半个世纪过去了,树木已长大成林,一派生机;而种植者的身影已经消失,虽然,他们大都没有离开。
    翻过土丘,面前是一面斜斜的戈壁,铁青色的黑色沙子静默着,几百年不移动一寸。那面微微突起的沙丘就是“万人坑”,里面“扔”了好多人的尸体。土岭前,一绺一绺的坟墓格外清晰,像是人们侧睡的模样,一个挨着一个……
   还有必要记住这些吗?
    一个强大的声音说:不必了吧!
   不远处,一岔路口,就有一面牌子,上面大书“夹边沟度假村”。真是让人仰天长吁,无话可说。一边是飢餓和死亡,一边是酒醉飯飽,歌舞昇平。历史和人,反复得耐人寻味。目睹的人说,当年右派们住过的房舍不可以再拆了,连废墟都没有勇气面对和保留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什么不在这里建一座纪念館,以警示后来者呢?竟然把夹边沟开发建成了一个度假村,不能不让人感到十分惊讶,并且感到无比的荒修和耻辱!
   我知道,夹边沟这些惨烈的故事,与当下的时尚大相径庭。这是某种人不愿提起,也听不进去的故事。然而,它们与今天的生活难道真的没有一点精神联系了吗?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都不能忘记昨天,因为,关注昨天就是关注今天,关注历史就是关注自己。
    夹边沟事件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在死亡边缘的右派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是,明天该轮着谁了,张说该轮着他了,李说该轮着他了,王说定是我。当死亡成为唯一的话题,当“脊梁”似的精英一一折断,这个民族还能期望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吗?
   还有这么一个令人无限悲愤的“细节”。由于死亡人数实在太大了,1961年元旦开始,幸存者分期分批给予遣返处理。但是,农场有一名医生被留了下来,在夹边沟继续工作了六个月,任务是给死亡者编写“病历”。一直到1961年7月,全部死者的“病历”才编写完成一二千多名右派虽然事实上几乎全是餓死,但“病历”上全然不见“飢餓”二字。
   就全国来说,夹边沟不过是一个小点点。三年大飢荒或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中,以现在比较公认的数字看,甘肃餓死了Yibaiwan人,安徽是Sibaiwan人,全国餓死的人口大约是Sanqianwan。这不是一堆冷冰冰的统计数字啊,每一个数字都是一条人命!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控诉!不管其原因是“七分人祸三分天灾”,还是退一万步来说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1962年7月,LSQ与MZD在中南海游泳池畔发生了那个著名争论。一向对M非常恭顺的副主席这次居然“有些动感情”地顶撞了M,愤然回应:“餓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MZD批评LSQ:“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
   中国人敬畏历史。历史就在眼前流过,不会无动于衷。夹边沟事件,以及当时全中国大大小小的类似的事件,是中国当代史上一段切肤之痛。不单是个人之痛,家族之痛,人群之痛,用《当代》2004年1月刊登杨显惠《告别夹边沟》的《编后》的话来说,“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之痛,不仅切肤,而且彻骨,而且剜心。”

善行 发表于 2016-12-27 21:32:11

好文,有图片更完美。

隽楚 发表于 2016-12-28 00:05:42

善行 发表于 2016-12-27 2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有图片更完美。

原文就没有附照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夹 边 沟 (来自朋友微信圈的好文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