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楚 发表于 2016-10-28 11:10:19

陈道明写于60岁前夕:《无用方得从容》(一)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来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飯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飯,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是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距离越来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入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喜悦;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傷……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的生命包括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心安,则身安。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我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期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拉拉手风琴、吹吹萨克斯。钢琴对我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我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进入中年以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画方才作罢。又有言书画不分家,后来我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我也相当钟情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算得上无所不会吧。不过我只喜欢与自己下棋,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阔。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以梦为马987987 发表于 2016-10-28 19:58:52

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隽楚 发表于 2016-10-28 20:22:25

以梦为马987987 发表于 2016-10-28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以梦为马987987”对陈道明写于60岁前夕的《无用方得从容》(一)的关注与赞赏。

民民 发表于 2016-10-29 07:17:55

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枫叶 发表于 2016-10-29 07:59:00

好文。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道明写于60岁前夕:《无用方得从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