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楚 发表于 2016-10-13 16:07:59

俗语集萃一来自网络

      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而不是下厕所、上厨房?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中。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的位置。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乾隆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上北京朝觐)。当要进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是“上厕所”。当要进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是“下厨房”。当代的住房(特别是统一建造的商品房)已不可能将厕所、厨房如同古时候那样分别建造在北面偏东、南面偏东的位置,但称谓却沿袭至今。
       2、何谓“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即为整体的代表,所以有三省(读如“醒”)吾身、三思而行、好事不过三等等;而对于四则称之为“周全”,亦有称心如意之义,比如四通八达、四季如春、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所以推而广之,古人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3、《道德经》的作者李耳为什么叫“老子”,而不叫“李子”?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老子生下来白胡子白眉毛、耳朵很大,所以被称为老子,又叫李平。这种说法显然很科幻、不靠谱。第二种说法,李耳本来就姓老,全名“老聃”,即李姓源于老姓。而且李姓源于老虎图腾,在苦县一带老虎被人们昵称为“貍儿”,李耳只是“貍儿”的误传罢了。第二种说法看来靠谱一些。
      4、佛家弟子为什么都姓“释”?
      “释”是汉人姓氏之一,相传为汉传佛教出家人统一使用之姓氏,并未收录于《百家姓》中。中国出家人以“释”为姓,始于道安禅师。佛教初期魏晋僧众,以师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禅师认为,佛教的根本道师乃释迦牟尼世尊,故应”以释命氏”;后来他译《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称释氏” 之语。
         5、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有民间传说,用“鼠骗猫”的说法来解释这个问题,但太显牵强附会。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古时候没有猫,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民间传言猫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回(其实猫在汉朝即已传入中国)。而在猫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为定论。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经有了虎这只“大猫”,所以形体小的猫就不用入列了。

万年青 发表于 2016-10-13 17:10:35

张老师真博学,谈古论今,你真是一个知识宝库。

祈福 发表于 2016-10-13 18:52:33

谈古论今,博学多才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

民民 发表于 2016-10-13 18:53:47

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60.png

隽楚 发表于 2016-10-13 19:00:15

民民 发表于 2016-10-13 1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诸如“上厕所,下厨房”、“不三不四”、老子姓李而不称“李子”、十二生肖里有鼠却没有猫等俗语,若非朋友们通过网络转发,我也是一窍不通的。

以梦为马987987 发表于 2016-10-13 20:39:45

楼主淡古论今,傅学多才,佩服,欣赏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隽楚 发表于 2016-10-14 00:05:42

以梦为马987987 发表于 2016-10-13 2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淡古论今,傅学多才,佩服,欣赏

谢谢“以梦为马987987”的夸讲,我只不过是把朋友转发给我的文章稍加整理,再转发给《仪陇论坛》的朋友们罢了,说得直白一点:当了一回“滕文公”。

逍遥一生 发表于 2016-10-14 09:33:36

http://bbs.yilongnew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俗语集萃一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