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那轮新政月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yilongnews.com/frontend/web/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frontend/web/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最美那轮新政月</p><p> 吴启富 黄天伦</p><p> </p><p> 嫦娥居广寒,玉兔随身伴。</p><p> 吴刚举神斧,劈开万年桂…</p><p> 搭高台,点蜡烛,挂柚子、尝月饼…每逢中秋,“月娘”载歌载舞,捧出巧芽祭月,乞求智巧,希望自己心灵手巧,称心如意,庆祝金秋硕果香,月圆人更圆,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p> 这是我每年在仪陇古城看见的“巧芽祭月”场景,这是仪陇古城原住民坚持了1000多年的习俗,“巧芽祭月”的节日气氛比春节浓郁,年年上演。</p><p> 仪陇古城位于嘉陵江畔新政镇,曾于唐武德四年建县。新政因水出名,因月传世。</p><p> 新政地处营(山)、蓬(安)、仪(陇)三县交界处,是古代闻名省内外的水码头。相传“巧芽祭月”最早从甘肃天水一带顺嘉陵江水路传自新政县,天水当地人传说诗仙李白祖籍天水、诗圣杜甫流寓天水。</p><p>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和杜甫的千古名句,无不是借月抒情,表达了对月亮洁白无瑕的美好崇拜和故乡的无尽思念。</p><p> 甘肃天水“巧芽祭月”的故事,因唐朝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经典诗歌被后人传颂。</p><p> 唐朝另外一位著名诗人元稹,一首“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将新政的月亮和美女佳人演绎成了千古绝唱,据说他心中那个人就是仪陇古城—新政老码头旁边一位从天水而来的大盐商的千金。</p><p>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的《‌把酒问月》‌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赏,‌无论古今,‌人们都在看着同一轮明月。‌</p><p> 最美那轮新政月,把遥远几千公里的天水和嘉陵江畔美丽的仪陇古城紧紧相相连,把唐宋时期新政人和当代仪陇人对月神的祭奠一脉相传,“巧芽祭月”成了千百年来仪陇天水两地老百姓对月亮神崇拜的共同民俗。</p><p> 八月中旬,我随仪陇民俗研究协会会长黄天伦研游仪陇古城,只见古城的老百姓早已在为“拜月”做准备,他们精挑细选颗粒大、饱满的谷、麦、玉米、高粱等种子,浸泡于水,然后放于垫上粗糠的土碗或小竹篓里,避光摆放,等待发芽。据说从浸泡种子到长出五寸左右长的黄色嫩芽,这个过程将持续半月左右的时间。</p><p> 黄天伦打开他手机里的短视频,完整再现了仪陇古城“巧芽祭月” 的神圣而壮观的场景。在中秋夜,古城家家户户于街口大门前或庭院中摆上八仙桌,悬挂月神像,将发好的巧芽围上红色或金色剪纸,整齐放在桌子中间,黄橙橙的一大片,如同新生的婴儿,在白色的月光下,如金光闪闪,惹人喜爱。</p><p> 摆在桌子上面的还有花生、大枣、核桃等干果,以及自制的糍粑、月饼、皮蛋、烤全兔等地方特产。然后是五彩斑斓的鲜花、盆景花木点缀周围。</p><p> 待这一切准备妥当后,一家人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围在一起,将插满香的硕大新鲜柚子悬挂于屋檐下,一起载歌载舞,并挑选一位模样俊俏的女子朗诵祭拜月亮的诗文。</p><p> 古时候没有电灯,柚子上闪烁着星星点点的香火,犹如漫天星星,象征着众星拱月,柚子喻为“护佑”子孙。</p><p> 月神祭拜完毕,大家同坐屋檐下赏月,品茶、吃月饼…评比谁家巧芽做得好。</p><p> 年复一年,“巧芽祭月”活动经久不衰。新政人育的豆芽色鲜肉嫩味美,就像新政那轮最美的月亮被人们心心念念,已然成为了仪陇古城人民一门致富的产业。</p><p class="empty_paragraph"> </p><p class=""> 本文原载于2024年7月15日川观新闻•原上草栏目</p><p>作者简介:吴启富,笔名金城山,南充市作协会员,现任仪陇县文联常务副主席、作协主席。曾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有文章见诸新华社、《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南充日报》《知音》等媒体。</p><p class="empty_paragraph"> </p> <!----></div> 挺有才啊哈哈哈 对的对的对的呀 到处的月亮都美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