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小编 发表于 2023-8-18 15:18:45

【网络中国节 · 七夕】七夕的来源与习俗

https://uploads.yilongnews.com/20230428/15e6de4b47161f6aa6ec46b1b0740dfb.jpg
提到七夕节
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
就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鹊桥会、看着星星互诉衷肠……
但是你知道吗?
七夕节起源比牛郎织女神话的历史更久远
那么,

七夕起源是什么?
还有哪些风俗习惯?
今天就跟着小编
一起来了解一下
七夕
这个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吧
https://bdn.135editor.com/files/images/editor_styles/7541e3705344e46c5afc425cef2089c2.jpg 七夕起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于此,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七夕节不止有
牛郎织女爱情的传说
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节日习俗:古人如何过七夕纵观我国古代的七夕风俗,节日气氛浓厚,习俗风尚十分兴盛。下面小编讲几件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习俗,来看看古人如何过七夕?
1.乞巧节
在古代姑娘们为了能够有像织女一样的心灵手巧,会在这一天进行拜仙乞巧、斗巧等主要节俗活动,所以七夕这个节日又称乞巧节。七夕斗巧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2.拜魁星
每逢七夕节,在女子们纷纷乞巧的时候,男子们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3.宋代儿童节
七夕节也是宋代儿童的节日,妇女乞巧求福,儿童乞文得乐。
宋代民间崇尚果实、茜鸡和磨喝乐。茜鸡就是以茜草熬鸡。“磨喝乐”又名磨合罗,其名来源于音译梵语。磨喝乐原是佛教中的一位神灵,6岁出家,是一位童佛。
宋代人以此制成一种婴儿、幼童形象的土偶泥人、蜡像和进贡皇帝用的金偶,用于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兼具乞巧宜男的涵义。因此民间就有许多小孩儿手执荷叶,装扮成磨喝乐的样子嬉戏玩耍,南宋赵师侠《鹊桥仙》词曰:“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
https://uploads.yilongnews.com/20230817/e3a5529e53f847fab3f738d400393c7a.jpg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到这里
关于七夕的起源和习俗
相信小伙伴们都已有所了解
七夕节
最普遍的就是
女子们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地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
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们下期接着说
https://bcn.135editor.com/files/images/editor_styles/e2dd83297e30232f20f803a1f2f3e00f.gifE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中国节 · 七夕】七夕的来源与习俗